位于松原市松花江畔的纳仁汗公园,是松原市政府2012年修建的十大公园之一。
松原纳仁汗公园
位于松原市松花江畔的纳仁汗公园,是松原市政府2012年修建的十大公园之一。公园取名纳仁汗是为了纪念松原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段古城纳仁汗浩特。
纳仁汗历史
纳仁汗是古郭尔罗斯部落首领,原居于蒙古高原三河之源的根河流域,1195年纳仁汗率郭尔罗斯部众沿嫩江迁徙至松嫩两江交汇处的松嫩平原驻牧。在原辽代宁江州旧城址(伯都讷)建纳仁汗浩特。其所辖区域:以辽代宁江州即现宁江区和扶余县为中心,东至拉林河,西至洮儿河、霍林河下游地区,南至饮马河、伊通河下游,北至嫩江下游、松花江干流上游南畔。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嫩科尔沁蒙古首领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孙、哈布图-哈萨尔第16世孙乌巴什按封建世袭制度率部接管了纳仁汗所属的古郭尔罗斯驻牧地,既松花江嫩江以南地区和江北岸的“三肇”地区,并以郭尔罗斯作为自己的部号在这里驻牧。从此,纳仁汗的古郭尔罗斯部大部分领地划归嫩科尔沁孛尔只斤氏所辖。而纳仁汗部领地缩小到松花江大拐弯处的里侧台地,由其世袭管辖,是独立的政治**事部落实体,其**事和行政由科尔沁直辖。这一时期,划小范围的纳仁汗部一直沿松花江流域游牧,故一些史籍上也把他们记为“高勒楚德”,即沿江河的人们,汉语还有译为“卦勒察”或“卦尔察”。天聪九年(1635),纳仁汗部的古郭尔罗斯(挂尔察)归顺后金,后被编入八旗**的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取名纳仁汗苏木(直辖行政区),从此成为八旗蒙古。纳仁汗苏木政治**事部落实体一直延续到清末1906年,后演变成地主阶层后消亡。
纳仁汗浩特是自渤海夫余府,辽代长春州、宁江州后,自金代1195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达701年间形成今天松原城市历史的阶段古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在纳仁汗浩特设立伯都讷驿站,1693年满族将领副都统巴尔达在今宁江区江北城区建伯都讷新站驻防,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升为伯都讷厅,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集镇,至1906年清廷在伯都讷新站正式设立新城府,新的城市随即取代纳仁汗浩特。
公园简介
纳仁汗公园一期占地50公顷,坐落于江南松原大桥下防浪子堤江滩地,以古郭尔罗斯金明昌(1195)部落首领纳仁汗在松嫩两江流域驻牧,建都城于今伯都纳地方的纳仁汗浩特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纳仁汗等蒙古族人物形象、生活场景、蒙古族民风民俗为主线,精心设计古城院落、苏鲁锭广场、纳仁汗广场、演艺广场、圣火广场、腾格里(天石)十三敖包草原、蒙古博(萨满)祭江广场、生态森林等景观。
公园大门仿纳仁汗浩特古城墙、哨亭,公园门口摆放一巨大泰山石,其图案代表万重山脉江河,远远就能看见苏鲁锭神坛、纳仁汗骑马雄伟雕像,两匹神骏(蒙古语嘿茂力,嘿茂力:带来运势之神马)、大型演艺舞台。公园内有蒙古人竞技骑马拾羊、骑马射箭、蒙古母亲敖奶茶、四胡演奏、摔跤、蒙古博祭祀、大型圣火等雕塑。公园内还有蒙古**帐、十三腾格里(天石、陨石)敖包、三处楼阁亭台等景观建筑。整个公园的设计蕴含着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内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似正默默诉说着松原悠久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古城。公园内种植近三十种树木花草,还种植近三万多平方米的原生态草原。
纳仁汗公园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大型园林场所。可用于市民休闲散步的林中道路和沿江大路循环周长达八公里,设有健身场一处,旱冰场一处,儿童游乐场一处,可用于健身、娱乐、跳广场舞、唱歌、演艺的大小广场还有六处。